跳到主要內容
:::
首頁
|
學校登入
|
管理者登入
|
網站導覽
選單
:::
回首頁
關於中心
中心LOGO意涵
組織架構
成員名單
策略聯盟
相關法規
親海樂遊指南
海洋桃花園
民俗風采
新屋溪口
可愛螃蟹
千年藻礁
藻礁生態
新屋石滬
榮譽榜-113年度
榮譽榜-112年度
榮譽榜-111年度
媒體報導
中心快訊
中心公告
專業人才庫
專家人才資料庫
教育資源分享
★桃園在地化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範例下載
教育部戶外教育優質教案彙編手冊
教學活動設計分享
書目
影音專區
遊戲連結
學習點介紹
戶外學習點開發
海洋學習點開發
計畫成果
年度計畫
戶海中心推動成果(子一)
戶外教育(子二)
海洋教育(子三)
歷年海洋教育週成果
活動紀錄
活動紀錄
競賽專區
學習地圖作品
攝影作品
繪畫作品
新詩作品
友站連結
海洋教育相關網站連結
戶外教育相關網站連結
關於中心
中心LOGO意涵
組織架構
成員名單
策略聯盟
相關法規
親海樂遊指南
海洋桃花園
民俗風采
新屋溪口
可愛螃蟹
千年藻礁
藻礁生態
新屋石滬
榮譽榜-113年度
榮譽榜-112年度
榮譽榜-111年度
媒體報導
:::
媒體報導
在校內建造一座生態埤塘 長庚國小「金黑埤小尖兵」美夢成真
2025-01-06
此計畫榮獲 金車文教基金會 第十三屆 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 |第十三屆特獎團隊|桃園市長庚國小_金黑埤小尖兵_長常金黑埤,庚學愛永續 https://kingcar.org.tw/upload/501900 https://tydep-eew.com.tw/latestevent/index-1.asp?Parser=25,4,18,,,,55 兩年前,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校園一角的生態池,正面臨外來種生物的入侵,水面覆蓋滿滿的粉綠狐尾藻,讓人好奇水中是否還有生物?六年二班導師陳則穎決定帶領學生展開一場奇幻又有意義的「埤塘」尋根與再創之旅。 ▲長庚國小六年二班的導師陳則穎與同學李昀(右)、同學佘雨蕎(左)開心分享首獎心得感想。(圖片拍攝/曹憶雯) 撰文/曹憶雯 圖片提供/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 當學生們換上青蛙裝在寒冬中下水,將生態池過多的粉綠狐尾藻拔除後,水中魚兒終於見到陽光,大家興奮地發現「原來自己也有能力改造生態池,營造一座屬於校園的埤塘。」經過一連串的踏查、執行和討論,最後以英文「happy」諧音,為校內這座新生的生態池命名「金黑埤」,象徵改造過程大家「樂在其中」,更希望改造完成後,校園內的師生們與生態池的動植物都能「更快樂」。 從繪本導讀與遊戲中 逐步實現計畫 故事的開始,要從有「千塘之鄉」美譽的桃園埤塘說起。隨著時代演變,過去以灌溉為用途的埤塘正逐漸消失中,長庚國小六年二班的導師陳則穎發現,班上孩子及家長,從未在龜山地區看過埤塘,為了增加孩子對龜山這塊土地的認同感、學習與環境和諧共存,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埤塘對人類、生態及氣候的重要性,他和學生一同提出「長常金黑埤 庚學愛永續」計畫,引導孩子在小學生涯最後一年,透過自己的力量和主題式的研究,為學校留下一座生態埤塘。 執行計畫前, 陳則穎首先針對埤塘再造議題,提出了設計思考五步驟:「探索主題、定義問題、發想點子、測試點子、分享宣言」,循序漸進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區,獲得2024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深耕校園類》「國小師生組」首獎肯定。評審們認為,六年二班的師生們以埤塘為議題,藉由校內環教課程的延伸,讓學生從校園走入社區,並在里長、社區及社會團體支持與動員下,成為具備SDGs環境意識的小尖兵,「提升與在地連結的正向循環,讓孩子更認同家鄉。」 ▲在清理金黑埤的過程,發現許多的垃圾與盤根錯節的粉綠狐尾藻。(圖片提供/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 最初,孩子們對埤塘一無所知,陳則穎決定以溫馨感人、淺顯易懂的《埤塘奶奶說再見》和《童年的那個埤塘》繪本打動孩子。第一本書,透過擬人化角度,將桃園知名埤塘比喻成一位奶奶,默默守護著人們,傳達珍貴且豐富的埤塘生活經驗,以及這些美好回憶已成過往的遺憾;繪本二,分享作者童年時代充滿生機宜蘭的雙連埤,當地的特殊物種與浮島地貌,深深吸引孩子,「繪本中提及的埤塘動植物,讓學生大開眼界,不僅對埤塘有了基本認識,也開始思考埤塘消失的原因和保護埤塘的重要性。」 透過社區訪問與親銀交流 提升孩子的參與感 計畫一開始,為了加強孩子對埤塘生活經驗的了解,在環境教育講師蟹爸(張文誠老師)協助下,走訪平鎮三安社區,與社子埤塘生態公園志工隊的爺爺奶奶,展開一場愉快的青銀交流,聆聽他們童年時代的埤塘生活經驗,以及保護埤塘水資源的方法,再將問題帶回課堂上討論。陳則穎觀察:「這趟青銀學習之旅,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他們看見長輩眼神發光,臉上洋溢幸福的感覺,也知道為何想守護社子埤塘。」 同時,師生也逐一拜訪龜山耆老與社區里長,力邀學校校長與主任共襄盛舉,還請到桃園市水務局的桃園市埤塘巡護隊到校暢談甘苦,並且展開石門水庫踏查之旅,深入了解桃園埤塘的歷史與演變。 ▲與桃園市水務局埤塘志工隊邀請入班課程。(圖片提供/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 經過一連串的社區踏查,返回校園後,學生再以平板蒐集資料,找尋埤塘消失的原因,發現埤塘原有的儲水、滯洪功能,已逐漸被現代的雨撲滿、滯洪池等人工水利設施取代,於是,陳則穎以簡報讓孩子了解滯洪原理,接著前往學校對面的社區觀察滯洪池的運作原理;再探索校內的菜園雨撲滿,如何承接屋頂的雨水回收管作為日常灌溉,甚至實際操作雨撲滿,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實際踏查社區滯洪池,認識現代埤塘轉型。(圖片提供/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 在校園打造埤塘生態池 善用科技宣傳金黑埤 長庚國小附近沒有埤塘,因此師生突發奇想:「既然沒有,那我們就來創造一座埤塘吧。」最快的方式就是將校園原有的生態池加以改造,先以iNaturalist APP進行生態盤點,發現生態池正面臨外來種生物的入侵,於是穿著青蛙裝下水清理拔除過多的粉綠狐尾藻,並將過程拍成影片,透過學習拍攝VR影片的方式,讓人身歷其境;同時,仿造溪流、湖泊、埤塘,稻田、沼澤等生態場域製作生態梯田槽,模擬埤塘生態系,將生態池水源活化,讓全校師生都能了解埤塘的功能。 ▲實際入班分享VR導覽影片畫面。(圖片提供/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 今年剛升上國中一年級的李昀,對於第一次穿上青蛙裝下水清除校園生態池的外來種印象深刻,「當天天氣非常寒冷,我們花了一整節課才把粉綠狐尾藻大致清理乾淨,雖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不僅生態池裡的魚兒終於重見陽光,我們努力營造的長庚金黑埤也在慢慢誕生。」 時常鼓勵學生善用科技設備宣導埤塘文化,也是陳則穎的教學特色。在踏查龜山現存埤塘時,學生試著搭配GOOGLE地圖與埤塘景點,將龜山的埤塘、溪流、水資源場域和重要景點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搭配自創的埤塘吉祥物「埤埤蛙」、「塘老鴨」擔任地圖導覽大使,將景點轉化成淺顯易懂的圖例,一方面記錄學習點滴,同時更希望透過地圖喚起龜山人對於在地埤塘的重視。 愛護環境的心應從小扎根,六年二班學生向低年級學弟妹進行埤塘宣導時,先盤點回顧學期成果,擷取課程精華部分,利用 CANVA軟體內建功能AI繪圖製作投影片,把想像變成實際;設計寓教於樂的埤塘大富翁遊戲,融入龜山在地埤塘、校園生態池遭遇問題、水資源知識等議題,讓學弟妹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飲水思源,逐步累積對埤塘生態與水資源的知識。 此外,還成立「金黑埤小尖兵」志工隊,參與校園生態池改造和維護工作,並製作VR導覽影片和紀錄片展示努力成果,再實際帶領學弟妹前往校園參觀生態池與生態梯田槽,期許他們未來成為長庚的金黑埤小尖兵。最後,還策劃了一場埤塘主題展覽、錄製Podcast節目分享學習經驗,同時前往八德霄裡國小進行校際交流。 充實的六年級時光 得獎留下了美好回憶 為了推動金黑埤改造計畫,六年二班師生參加「社區一家」計畫,由學生擔任分享者向評審報告課程內容,獲得《深耕校園類》的國小師生組首獎肯定,陳則穎有感而發:「除了對埤塘議題課程提出設計思考五步驟,我也試著與SDGs各項目標緊密連結,希望將環境教育深植在學生心中,如今能獲得信義房屋肯定,意義非凡。」兩年多來,他帶領孩子跳脫舒適圈,走向戶外以大自然為老師,克服種種困難,完成金黑埤的復育,不僅校園生態越來越好,也成為教學生涯最美好的回憶,「這屆孩子雖然畢業了,卻很關心埤塘現況,未來,金黑埤就留給學弟妹守護,宣傳和保護埤塘的計畫也會繼續推動。」 談到得獎感言,個性害羞的李昀說:「這次提案讓我成長不少,除了累積許多埤塘知識,也讓我勇於上台報告,並且帶著吉祥物『埤埤蛙』和『塘老鴨』繪圖到低年級班上宣傳,為小學生活留下難忘的記憶。 另一位同學佘雨蕎,在拜訪三安社區時,看著陪伴爺爺奶奶們的埤塘逐漸消失,讓她體認埤塘保育的重要,「如果埤塘消失了,那麼老人家的記憶也會跟著消失。」回顧小六時光,不僅充實豐富,對於拜訪過的龍山埤塘、八德埤塘也留下深刻印象,升上國中後,她將持續把所學埤塘知識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們,讓大家認識桃園埤塘,「我以我的家鄉為傲,更希望所有桃園人也以家鄉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