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首頁
|
學校登入
|
管理者登入
|
網站導覽
選單
:::
回首頁
關於中心
中心LOGO意涵
組織架構
成員名單
策略聯盟
相關法規
親海樂遊指南
海洋桃花園
民俗風采
新屋溪口
可愛螃蟹
千年藻礁
藻礁生態
新屋石滬
榮譽榜-113年度
榮譽榜-112年度
榮譽榜-111年度
媒體報導
中心快訊
中心公告
專業人才庫
專家人才資料庫
教育資源分享
★桃園在地化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範例下載
教育部戶外教育優質教案彙編手冊
教學活動設計分享
書目
影音專區
遊戲連結
學習點介紹
戶外學習點開發
海洋學習點開發
計畫成果
年度計畫
戶海中心推動成果(子一)
戶外教育(子二)
海洋教育(子三)
歷年海洋教育週成果
活動紀錄
活動紀錄
競賽專區
學習地圖作品
攝影作品
繪畫作品
新詩作品
友站連結
海洋教育相關網站連結
戶外教育相關網站連結
關於中心
中心LOGO意涵
組織架構
成員名單
策略聯盟
相關法規
親海樂遊指南
海洋桃花園
民俗風采
新屋溪口
可愛螃蟹
千年藻礁
藻礁生態
新屋石滬
榮譽榜-113年度
榮譽榜-112年度
榮譽榜-111年度
媒體報導
:::
媒體報導
慶通水100年!桃園大圳潤澤百年紀錄片首映 入圍紐約影展
2025-01-06
報導連結 |
聯合報
自由時報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桃園大圳通水滿100週年,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今(24)日舉辦《桃園大圳‧潤澤百年》紀實紀錄片首映會,讓國人認識偉大水利工程期飲水思源頭,這也是台灣首次揭露桃園大圳設計背景、千塘之鄉的起源、日籍菁英抜師群及台灣史上最長人工挖掘隧道精彩篇章,在長達30分鐘的影片,桃園大圳從水源地蜿蜒流灌至水利支線,串聯桃園千塘之都的大小埤塘,成為延續大桃園子民百年來的生命、農業活水。 包括農田水利署長蔡昇甫、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桃園管理處長謝清文、財團法人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黃金德、市府農業局長陳冠義、中壢區副區長鄭伊庭等人出席首映會。 蔡昇甫表示,桃園大圳自1924年通水以來,穩定供應大桃園農田灌溉水源,藉由紀錄片可讓更多市民及全國國人理解先民開鑿大圳的不易,和大桃園發展的歷史脈絡。早年桃園這塊土地農民非常艱辛,桃園先民在百年前開鑿埤塘緩解缺水功能,自1916年一群台灣與日本工程師規畫興建桃園大圳,將點狀埤塘有系統串接,並將大嵙崁溪(現在大漢溪)水源有效滋潤灌溉桃園土地,一代代農田水利人守護這一條桃園大圳,讓桃園地區躍升北部最大糧倉,回顧過往一步步走來不容易,未來農水署與桃園市府共同努力,用新技術和思維打造更具韌性的桃園大圳。 會中,蘇俊賓準備2張他手繪的「桃園大圳明信片」致贈給明年元月即將榮退的謝清文,並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為例表示,水利人如水、默默付出,感謝所有水利人的付出,以及農水署在推動水利工程及生態保育的努力。 蘇俊賓表示,桃園大圳長達5公里的隧道,是亞洲最長水道,也是北口灣最美的地景、水文,過去大家只知道桃園有很多埤塘,但不知道埤塘如何產生,只知道桃園有很多水路,卻不曉得與城市發展的關係和脈絡,如今都在紀錄片完整呈現,也讓桃園大圳的文化、生態、歷史及水利防洪工程設施,未來百年繼續傳承。 負責操刀的雲海影像製作公司導演余英宗說,《桃園大圳‧潤澤百年》紀錄片籌備歷時5年,拍攝過程充滿挑戰,此紀錄片報名美國紐約國際影展,並入圍「紀錄短片獎」。在攝錄巡水工作時,巡水人員需要在最冷的斷水期踩進冰冷漆黑的水道,並保持7、8個小時不吃不喝直到工作結束,如此堅韌的精神值得敬佩;這部影片是以桃園的自然之美與水利工程為主題,期望觀眾觀影後提供回饋,助力未來創作更多展現桃園特色的作品。 此紀錄片可連結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官網觀看。